老年人为什么不要乱服保健食品,因为即使是按中医辨证分清了证型,进食的保健食品对症了,过分依赖外界来“维持生命”,也会让身体松懈,功能降低。
其一:老年人期盼老年保健食品
老年人对保健食品,当然不会“因噎废食”,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,开发老年人的食品必须易消化,味道鲜美,热量平衡较好,多样化和质地新鲜,其量以1~2次能食完为好;药食同源,能增强抵抗力的营养食品,以维生素、钙、铁等含量较高的食品为主;低糖、低盐、低脂肪、低胆固醇、高蛋白等天然食品均可作为老年食品开发方向。
只要能确保为“食品安全护航”,优质价廉的保健食品,能让老年人买得起,吃之却有益于健康,老年人自然也就开心了。我国老年食品的研究和生产却相当薄弱,没有形成老年食品工业体系。请多关注老年人的保健食品,开发高质量的老年保健食品市场已刻不容缓。
其二:医生认为最好不要乱服保健食品
对于保健食品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笔者身为医生,认为最好不要乱服保健食品。
首先,要弄清什么是保健食品。根据《保健食品管理办法》的规定,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,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,具有调节机体功能,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。
可见,保健食品并非人人可食,因为不可能一种保健食品适用于所有的人。我国的保健食品源于药膳,具有确切功效,但针对性很强。中医学把人体内阴阳失调所出现的两种性质相反的病变状态,分别用寒热来表示。
寒证主要表现为畏寒喜暖,四肢不温,腹痛喜按,苔白脉迟等。热证主要表现为发热口渴,面红耳赤,腹痛拒按,苔黄脉数等。根据中医“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”的治疗原则,利用保健食品的不同性质,达到扶阳抑阴或育阴潜阳、阴阳双补的目的,是无可非议的。
如果不分青红皂白,胡乱进补,有实热者而服温性补品,体质虚寒者误服凉性保健品,则会出现“雪上加霜”之恶果。身体不虚而乱补,甚至会引发一些疾病。
诚然,人群中有不少是虚弱者,表现为人体各种组织、器官和整体的机能低下而需要进补。中医把各病理状态称为“正气虚”,其引起的病症称为“虚证”。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、全身乏力、食欲不振、食入不化、咳嗽虚喘、腰膝酸软等。
对此虚证,应用补益气血的保健食品,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。但是,根据“形不足者,温之以气,精不足者,补之以味”的道理,属寒证体质者,采用羊肉、狗肉等温性食物进行食补;属热证体质者,可用凉性食物进补,如山药、木耳、豆浆等养阴不腻、补而不滞、固肾养阴的食物,其效果更好。